2025年4月29日上午第一節(jié)課,23級計算機2班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英語公開課。楊秀婷老師以“Unit8 Role Models of the Times”為主題,通過袁隆平、屠呦呦兩位科學家的感人事跡,引導學生感悟榜樣力量,深化對時代精神的理解。
課程伊始,楊老師以兩位科學家的剪影為引,讓學生猜測人物身份。當“稻田耕耘者”與“青蒿素發(fā)現(xiàn)者”的輪廓逐漸清晰時,學生紛紛舉手搶答:“袁隆平!”“屠呦呦!”。隨后,一段展現(xiàn)袁隆平田間科研、屠呦呦實驗室攻堅的視頻將課堂推向高潮。視頻中,袁隆平“禾下乘涼夢”的深情講述與屠呦呦190次實驗失敗的堅持,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科學家“擇一事終一生”的執(zhí)著。楊老師緊扣教材,引導學生完成“人物與貢獻”的匹配任務。學生通過細讀文本,梳理出袁隆平雜交水稻技術體系的三系法、兩系法突破,以及屠呦呦從古籍中汲取靈感、革新青蒿素提取方法的歷程。在習題討論環(huán)節(jié),學生結合課文與課外知識,分析兩位科學家面對失敗的態(tài)度:袁隆平在科研受挫后仍堅持發(fā)表論文修正錯誤,屠呦呦團隊歷經(jīng)380次實驗終獲成功,彰顯了“創(chuàng)新無懼質疑、實踐永不言棄”的科學精神。
圍繞“Why are they the role models?”這一核心問題,學生展開熱烈討論。有學生提到袁隆平“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”的夢想,認為他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,更以科技助力全球糧食安全;也有學生聚焦屠呦呦“青蒿素是中醫(yī)藥給世界的禮物”的謙遜胸懷,指出她將傳統(tǒng)文化與現(xiàn)代科學結合,為人類健康開辟新路徑。楊老師總結道:“真正的楷模,是心懷家國、腳踏實地的奮斗者。他們的偉大,既在成就,更在精神——淡泊名利、勇于擔當、永攀高峰。”
本節(jié)課巧妙融合語言學習與價值觀塑造。通過任務驅動、小組合作,學生不僅掌握了人物傳記類文本的閱讀技巧,更從榜樣事跡中汲取精神養(yǎng)分。課后,學生紛紛表示:“袁爺爺和屠奶奶的故事讓我們明白,科技報國不是口號,而是每一天的堅持。”作為一堂思政與學科融合的示范課,楊秀婷老師以扎實的教學設計、生動的課堂互動,展現(xiàn)了新時代教師“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”的使命擔當。正如她在課后反思中所言:“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,更是精神的傳承。希望學生能以楷模為鏡,在未來的科技道路上勇?lián)厝危蔀檎樟習r代的星光。”
復審:袁青
終審:汪禮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