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生犯錯不敢罰?10個有效又有創(chuàng)意的懲罰方法
有人說,現在的老師越來越不敢管學生了。誠然,手無戒尺的老師,懲戒學生成了一件冒險的事。老師懲戒學生,是天經地義的事情。古時的先生手中戒尺一揮,堂下的學子頓時肅靜端坐,是多么和諧的畫面。但到了今天,教師的懲戒權需要入法才能得到保障,多少老師害怕惹禍上身,眼睛閉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教育懲戒權,是學生需要!別再讓老師因為“敢不敢管”而困擾!
沒有戒尺,老師根本不敢管問過一個入行不久的新教師,會不會因為教育形勢嚴峻而不敢懲罰學生?她很老實地說:“如果老師懲罰學生要冒職業(yè)危險,那我犯不著。”越來越多教師用親身經歷證明:你罵學生,會被說侮辱學生;你罰學生,會被說傷害學生心靈;你打學生,會被說不配為人師。學生罵不得罰不得打不得,老師只能明哲保身,否則一旦發(fā)生師生沖突,“錯”的一定是老師。老師的戒尺,被嬌生慣養(yǎng)的孩子打掉了,被溺愛孩子的家長搶走了,被充斥偏見的社會沒收了。雖然,“教不嚴,師之惰”、“如有忤逆,請嚴懲不貸”始終是人們奉為圭臬的教育真言。過去的戒尺,今天的教鞭,曾經和老師手里的粉筆、黑板刷一樣重要,都是教書育人必不可少的道具。可如今,戒尺難覓,教鞭不再。老師手中的戒尺沒了,“懲罰”二字更是知易行難!
沒有懲戒,教育其實不完整近幾年來,人們動輒強調快樂教育。孩子犯錯了不要緊,多給他幾次機會;孩子不讀書不要緊,只要他開心就好。在這種教育下,孩子不是變成“無能兒”,就是變成“敗家子”,甚至走上作奸犯科的道路。沒有教育是完全快樂的。我們一路成長過來,誰不是一路考試拼上來的?誰不曾在父母老師的批評下長大?怎么換成我們的孩子,就行不通呢?到底是心疼孩子,還是沒搞懂教育是怎么回事?同樣,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云曉教授說過:“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,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、脆弱的教育、不負責任的教育。”“懲者,以正其心也。”教育的本質就是“正其心”,在孩子的成長路上不斷去指點他,幫助他,訓導他,懲戒他。若沒了懲戒,孩子就無法辯是非、知對錯、成三觀。若沒了懲戒,孩子就無法接受磨練,超越自我,走向成熟。
不管不教,相當于毀了孩子說到底,老師的戒尺、教育的懲戒,都是為了孩子好。一把戒尺,足以讓孩子心生敬畏,把規(guī)則與規(guī)矩牢記心中;一次懲戒,足以讓孩子分清對錯,從而提高對自己的要求。如果家長舍不得管,老師又不敢管,那么孩子的教育就會失控,有可能變成我們最不想看到的樣子。小到違反紀律一再遲到曠課,大到打架闖禍對老師同學下殺手,正因為缺乏管教,孩子成了被姑息、被縱容的“惡魔”。英國小說家威廉·戈爾丁說:“一個孩子,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,在沒有制度約束、懲罰機制的情況下,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,生物性中的惡便傾瀉而出,并產生巨大的破壞力。”我們不能再一味地縱容孩子了,孩子得寸進尺,以后更加放縱自己。我們不能再舍不得懲戒管教孩子了,最怕現在不管教,以后想管都管不住。教養(yǎng)孩子最幸運的事情應該是,小時給他“扎針”,長大給他翅膀!
別再以愛的名義,對孩子讓步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,曾做過一場名為《教育,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》的演講。
我們現在的教育不停地對孩子讓步,給孩子更多的快樂,更多的游戲時間,可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?
如果全社會形成了家長對孩子讓步的氛圍,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,我們的未來也是很可怕的。總有一些家長,打著愛的名義縱容孩子。在他們心中,孩子就是最好的,即使犯錯也可以原諒。不僅自己縱容孩子,也不讓老師管孩子,一旦孩子被老師批評或懲罰,動不動就投訴或舉報。不敢管、不能管、不想管!失去教育懲戒權,傷的只是老師的尊嚴嗎?傷的是孩子。癌癥患者不去治療,花再多的錢都治不好了;孩子犯錯不去懲戒,花再多的心思都教不好了。嚴是愛,寬是害,不管、不教、不罰的背后,是對孩子教育的最大耽誤!戒尺高舉,托舉孩子的未來從本質上看,戒尺換來的不是敬畏,而是教育。講臺上的戒尺、老師手中的教鞭、學校嚴明的紀律、師長嚴厲的教導等等,都讓學生產生敬畏之心。很多人對老師“愛恨交加”——“恨”是因為老師對他們管理嚴格,懲罰重;“愛”是因為正是老師的嚴格,扶正了他們這些長彎的小樹苗。“小學時被語文老師用戒尺打了手心,我當時只有兩個想法,一是以后要守紀律,二是做作業(yè)要更認真。從此以后我再沒有挨過訓誡。”“小時候被老師管得特狠,當時很討厭老師,但現在回頭一想,還好當年有老師給我強行扭轉各種壞毛病,否則我可能連高中都讀不上……”老師拿起戒尺,就會發(fā)揮它的能量,把孩子的不良行為扼殺在萌芽階段。教育光靠愛遠遠不夠,還需要懲戒的手段和嚴格的力量,讓孩子既可以在陽光下自信成長,也能夠在風雨中變得堅強。
師道尊嚴,不能夠光喊口號戒尺,換來的是孩子的教育,象征的是教師的尊嚴。一個手持戒尺、眼中有光的老師,愿意在教育上堅持正道,愿意為學生保駕護航,她就是孩子人生路上難得一遇的貴人。老師并不喜歡懲戒,但為了學生不得不做這個“壞人”,每一次苦口婆心或大動干戈地管教,正因為期待學生成才變好。所以,請把懲戒權還給教育,請把戒尺還給老師!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:“從有利于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出發(fā),幫助孩子從小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,我們有義務、有責任對教師懲戒權出臺細則進行規(guī)范和明確。”我們要維護師道尊嚴,讓老師敢管、善管,做好莘莘學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。只要老師舉起戒尺,滿腔懷著一顆赤誠之心,讓眼前的小樹在自己的修剪下茁壯成長,這是教師的職責,也是教師的尊嚴。只要在老師的懲戒下,學生迷途知返,努力學習,考取優(yōu)秀的成績,過上想要的人生,學生最感激的就是老師。
附:10種創(chuàng)意、實用的懲戒方法許多一線老師,在多年摸爬滾打的過程中,總結出了不少既有創(chuàng)意又好用的懲戒方法。方法一平洲三中校長龍海平分享了他們學校的懲罰方式。在這所學校,學生做錯事,是一定要處罰的,但可以自己選擇受懲戒的方式。喜歡體育運動的,可以做幾個俯臥撐;有唱歌天賦的,可以選擇給同學表演節(jié)目;還有喜歡吃的,會為全班的學生買零食分享……“只要選擇的懲罰方式可以被全班同學所接受,就能通過。不過,如果懲罰太輕,則要重新選擇其他可以讓大家同意的方式。”方法二一次課上,狂風暴雨突至。因當地常年久旱無雨,學生們對這突如其來的大雨極為興奮,紛紛轉向窗外去看,有的甚至站起來爬在窗上看。班主任老師索性停下講課,對學生們說,“大家盡情欣賞吧,我順便給你們講個故事。”一聽講故事,學生們立刻安靜下來。班主任老師講了“蜀犬吠日”的故事,并要求學生們根據當前情境,仿造一個成語。片刻沉寂后,從故事中明白過來的學生們隨即鼓掌大笑。一場似乎不好收場的混亂,就這樣巧妙化解。方法三一個小女孩兒不小心把自己最心愛的錢包掉進了便池(旱廁)里。她從學校校工庫房處找來一個灑水用的長把舀子,又在學校的周圍找到廁所的掏糞口。她用長舀子挖了起來,把從廁所里挖出來的東西都堆在了掏口周圍。挖了很久,也沒有挖到自己的錢包。上課鈴響了,她還是決定繼續(xù)挖,挖出來的東西已經堆成了一座小山。(試問,如果作為老師的你剛好遇到了這個情況,你會怎么做呢?)一位老師路過,便問小女孩兒在干嘛。小女孩兒頭也不抬,回答自己的錢包掉進廁所池子里了。老師聽罷,說了句:“是這樣啊”,然后把手背在身后就走開了。過了一會,老師又走了過來,問找到了嗎?小女孩回答說還沒有。老師像朋友一樣湊近了小女孩兒,說:“弄完以后,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,啊”。說完又像剛才那樣,背著手走開了。以上內容其實出自《窗邊的小豆豆》,主人公便是小豆豆和小林校長。小林校長看似漫不經心的做法,既有監(jiān)督,又有教育。方法四對于那些少標點、少字錯字等粗心的學生,智慧班主任許丹紅老師有一味重藥。每次作業(yè),但凡因粗心犯錯3處以上,必須寫300字的說明,寫明當時寫作業(yè)時的態(tài)度,以及寫錯的原因。常常是后悔、吶喊、自責、保證齊上,環(huán)境描寫并行,有聲有色,效果頗佳。既緩解了粗心病,鍛煉了反思能力,也提高了寫作水平。一舉數得。
不過,此藥雖好,不可貪多。方法五作為班主任,經常會碰到兩個同學鬧矛盾,不僅動口,還可能動手。一個班主任對兩個人的懲罰方法是,將不文明的交往過程寫成劇本的形式,并互換角色,當著全班表演出來。此種戲劇性的懲罰法,新鮮有趣,還能讓學生學習“設身處地”和“換位思考”。方法六春困秋乏夏打盹,困是人生常態(tài)。有些學生一上課就想睡覺,對付這一類學生,老師們也是大招頻出。湖南的鄭學志老師選擇和學生開善意的玩笑:“這孩子不錯啊,睡覺的時候還上課!”全班哈哈聲中,趕跑睡意。更猛的是另一位老師的治困法,每當班里出現“特困生”,她就高唱《青藏高原》《天路》《最炫民族風》。當然,也可以由犯困的學生唱歌,還不怕唱不好,因為越跑調效果越好。方法七罰寫字本是很常見的普通懲罰方法。
但有一位老師卻罰出了新意。成都一學校學生因為上課遲到,被輔導員罰抄1000遍“biang”字(罰寫幾遍,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)。
輔導員老師覺得這個字很有意思,結構復雜,又有文化內涵。
據說這個懲罰方法只用過兩次,再沒人敢遲到,效果奇好。方法八一網友分享了他曾經班主任的創(chuàng)意懲罰法。他和同桌在自習課上嗑瓜子,被班主任抓個正著。然后,班主任就將二人請到辦公室嗑瓜子。一大袋原味瓜子,只許磕不許吃瓜子仁!據說二十五分鐘后,會明顯感覺腮幫子疼……這個老師估計能記一輩子……方法九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在處罰學生時采用階梯式懲罰法。
犯了小錯誤,罰他給全班同學唱首歌;犯了較重一些的錯誤,要去做一件好事來補償;犯了嚴重錯誤,寫一份五百字的說明書。魏老師還向學生說明,說明書不是檢討書,犯錯誤的學生還可以為自己辯護。如果確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,寫明犯錯誤的心理過程就行了。方法十曾兩次拒絕總統(tǒng)邀請、被譽為“奇跡教師”、“美國最重要教育家”的馬文·柯林斯(Marva Collins)老師,她的懲罰方法有些特別。
犯錯的學生會被要求寫出100個自己的優(yōu)點,說明為什么他們優(yōu)秀到要做那樣的事,他們要按字母順序寫,從A到Z,一直寫出100個;第二次犯錯時再寫出另外的100個原因,不許使用之前用過的詞語。到最后她班級中的孩子們會對新生說,我知道你為什么犯錯了,我已經厭倦了告訴柯林斯老師我有多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