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憶我自己,父母都是農(nóng)民,但把我培養(yǎng)到北大。培育孩子的成功,其實跟知識水平?jīng)]有太大的關系,我也發(fā)現(xiàn)不少家庭條件特別好,父母文化水平很高,但把孩子培養(yǎng)得亂七八糟。
面對孩子的成長,一定要永遠保持心平氣和的狀態(tài),保持給孩子正能量的狀態(tài)。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,但是真的做起來不那么容易。
現(xiàn)在所有的家長和老師們琢磨一下,自己平時講話多少是正能量的,多少是負能量的?我發(fā)現(xiàn)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長說話一直都是負能量的、抱怨的口氣。
我們在孩子面前不自覺地評價社會不好的東西,習慣于把自己在社會中間的失落,所得到的不公平轉(zhuǎn)化成怨氣再散發(fā)出來,負面態(tài)度一定會影響孩子,孩子看世界也是負面的。比如說孩子考試回來考了70分,第一個反應就是你怎么這么笨,怎么只考了70分?你的孩子考到了95分,孩子回來說:“媽媽,我今天考了第二名。前面還有第一名。”你有可能說我相信你,下次一定能考到第一名。你覺得這句話是鼓勵?其實是特別充滿負能量的話,其實孩子從內(nèi)心希望得到你百分之百的肯定,你的贊揚,希望聽到你說考第二名真不容易,你太完美了,不一定非要第一名。結果你卻說,下次一定要考第一名,這樣孩子就充滿壓力了,你對他傳遞的是對他的失望。到最后,慢慢積累起各種各樣的負能量。畏首畏尾的情緒,面對困難不愿意去克服,能拖拉盡可能拖拉。
我和我愛人教育理念不同,我身上是充滿正能量的人,孩子跟我在一塊我比較心平氣和,分數(shù)考得再差都會愿意跟我來交流,因為他知道我不會對他們謾罵。
但是他的媽媽不行,一定是各種嚴厲的要求:“怎么40分鐘還沒有把作業(yè)寫完呢,怎么這么慢呢,趕快把這20個單詞默完,不默完不能睡覺。”
這樣做的結果常常會適得其反,孩子的逆反情緒,逆反心理會更多。當父母的情緒被孩子可預料的時候,被孩子接受的時候,做父母才是合格的。